赵靖云:坚持自我革新,走好具有首都党报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时而动、与时俱进,应对媒体深度融合带来的挑战,努力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成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共识。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深刻把握媒体融合的本质内涵,深刻认识“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牢记党报职责使命,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看北京日报也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始终不偏离党报核心功能、不放弃党报核心优势,从局部试验到加速推进,从主动投身到积极适应,坚持真打通真融合,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创新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首都党报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坚持融合方向,以生产关系变革为媒体融合蓄能
(相关资料图)
思想与观念的转变,是推动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打破路径依赖,存在很大难度,需要更大勇气。从前期“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的新媒体领域尝试来看,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融”和“通”的问题。2018年起,京报集团下定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报纸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工作流程、组织架构,重构党报集团的运行体系,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带动思维观念的转变,最大程度释放新闻生产力。
重构融媒体组织架构,优化整合内部资源
将“融为一体”的理念嵌入组织架构重塑中,做好“加减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建立全天候融媒体采编流程。
瘦身健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陆续关停5家经营困难的报纸,在较短时间内“止血”,并对所有新媒体账号进行全面评估、动态整合。通过集团内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资源力量转场新媒体,做大做强重点产品,不断优化媒体发展生态。
打破壁垒。大刀阔斧打通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两个编辑部,让两拨人马“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从根本上改变各自为战局面,实现每一个生产单元的融媒体化,即每个生产部门都面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媒体三个端口进行融媒体内容生产,构建起“横向集约、纵向扁平、前端统合、后端分立、融合生产、分态传播”的新型组织架构体系。
一体统筹。统筹考虑全集团报网端微等媒体资源,把各子报子刊、媒体账号纳入整体部署,突出特色优势,解决功能重复、力量分散问题,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互通共融,充分发挥媒体融合整体优势。
再造新闻生产流程,促进集约高效运转
整合报纸和新媒体各自独立的生产流程,报网端微协同作业,日均发稿量增加到3000余篇,大大激发了新闻生产力。
链条运作。移动互联时代,新闻获取方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已不再适用。围绕全天候融媒体生产传播特点,集团把线索报送、选题策划、编写制作、发布传播等环节放进同一流程中,形成7×24小时有序运行的生产传播链条,实现不同介质媒体在不同时段、面向不同用户群的分工协作。
集中指挥。面对多元化的新闻内容、多样化的传播介质,以实用简洁、利于工作为标准,搭建全媒体指挥的物理平台,通过统一调度、有序引导、协调处理,做到新闻产品的高质量制作与传播。
技术赋能。建设全媒体采编平台,把先进技术引入业务流程整合、数据实时共享、用户反馈智能推荐等方面,改变报纸与新媒体“两张皮”状态,建立科学、高效、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真正实现“一个平台在手,全业务链条贯通”。
创新机制强化实践,推动全员深度转型
积极寻求全媒人才队伍建设突破口,通过打通体制机制堵点,实现“出产品、出影响力、出人才”的目标。
以考核指挥棒倒逼人才转型。坚持移动优先,从“传播力指数”和“成长性评价”两个维度,重构新媒体薪酬体系,强化采编人员的新媒体意识。对于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媒体端发布的产品,根据端口特性,分别考评、合并计酬,构建起覆盖全媒体的多维立体绩效考评体系,为创新融媒体生产运营注入了活力。
以工作室机制搭建培养平台。跨部门组建首批7个融媒体工作室,实行扁平化管理,进行项目制生产,全年创作推出的融媒产品阅读量超7亿。工作室建立后,通过脚本制作、出镜拍摄、运营包装等一系列实践,传统媒体的文字记者逐步成为能写、会拍、善剪辑、可出镜的多面手,形成主动学习新技术、自主探索新产品的良好态势,为集团融合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坚守融合初衷,以主流价值更好引领网络舆论
始终坚守党报的初心和底色,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传播能力建设为关键,完成好舆论引导等核心任务,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强化思想引领,不断优化党报核心功能
始终把理论、评论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动传统的“新闻纸”“信息纸”向新形态的“观点纸”“思想纸”转化。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形成理论传播矩阵。
厚重理论轻巧传播。充分发挥《理论周刊》引领的党报理论传播矩阵作用,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选题策划,依托权威专家资源库优势,倡导“大专家写小文章”,年均推出理论文章600余篇,力求“快”“准”“新”“深”,持续占据地方党报理论宣传排头兵地位。同时,探索理论传播新媒体化、可视化,在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及时梳理大会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在新媒体端推送,让受众一文快览大会精神,屡屡创造“爆款”。同时,以“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为追求,推出《解码新中国》《解码百年大党》《解码全面小康》《解码党代会》等4部理论短视频,全网播放量逾3000万。为推动理论宣传常态化,全新推出新媒体产品《理论1点点》,每天精选《理论周刊》最新优质内容,以简明易懂的“视频+文字”形式,让受众在几十秒内轻松了解一点新知、一点新论,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在建党百年之际推出百版特刊《砥柱》。
因时因势有效发声。立足“做精内容、做宽渠道、做强平台”,持续深耕“京平”“七日谈”“长安观察”“北京论语”等评论品牌,紧贴“全天候24小时”传播生态特点,紧跟关键节点、重大事件,提高发声密度,在众声喧哗中传播真理、在信息芜杂中去伪存真。《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等评论在网络舆论场取得较好反响,真正将“传播到达率”转化为“引导有效性”。同时,积极探索评论的多元打开方式,推出评论短视频栏目“新闻我来说”,以新闻主播、新闻评书的形式,实现新闻热点、生动表达与传播思考的融合。栏目已播出1400余期,全网播放量超15亿,首都党报声音在网络舆论阵地始终清晰响亮。
彰显首都站位,持续提升正面宣传效果
自觉把党报工作融入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大局,在全力展现内容厚度、思想深度的基础上,通过求新、求实、求活的话语表达,实现主题报道“叫好又叫座”。
重大主题宣传彰显融媒实力。积极探索主旋律宣传在新媒体舆论场中的写作方式和传播特点,围绕大事要事、集结优势资源,通过专栏引领、特刊造势、评论定准、理论深化、融合出新,奏响时代强音。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全网阅读量突破15亿;围绕脱贫攻坚主题推出的111集短视频系列报道《京心助梦》,铺陈叙事有高度、有情怀,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全网播放量超亿;百版特刊《致敬逐梦》《砥柱》H5产品,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丰功伟绩,被业界誉为“大手笔的新闻策划”;《我家门前有条河》等一系列融媒产品,通过实地探访、以个体视角讲述时代变迁,全面反映新时代重大成就和伟大变革。
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日报出版46期冬奥会官方中文会刊。
服务中心工作讲好北京故事。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对北京“四个文化”的宣传,做好金融街论坛、中关村论坛、服贸会、北京文化论坛等重大活动的报道,展现北京在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方面的实践成效;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北京的“五子联动”、疏整促专项行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遗产利用等,展现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牢牢把握让人民幸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宣传接诉即办机制成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展示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经验、北京样本。北京冬奥会期间,纸端指端全面发力,全景呈现冬奥盛会,全方位展示场馆建设、赛事组织、志愿服务等各领域成就,全网日均阅读量超亿,高质量出版46期644版冬奥官方中文会刊,为“双奥之城”留下完整、权威、精彩的记录。
守牢安全底线,着力构建融媒把关体系
针对融合进程中出现的“流量至上”倾向,不断深化“把关能力是主流媒体核心能力”的认识,筑牢全员、全时、全程、全域把关体系。
制定融媒体把关方案。抓好新闻采编审核把关制度建设,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一标准、统一要求,加强“策采编审发评”全链条管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全要素审核,将把关责任落实到每一层级和环节,不断筑牢“人防+技防+制防”的安全系统。
推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日常工作中,注重强化采编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报价值观和正确融合发展观教育,建立报纸端和新媒体端编辑记者的双向交流锻炼通道,鲜明的政治站位、传统的表达优势、创新的互联网思维三者有机结合,让首都党报人才靠得住、信得过。
完善融合布局,以立体传播矩阵传递主流声音
结合各媒体业务优势和现实条件,将原有的“2+3+X”产品体系升级为“1+3+4+N”融媒矩阵,构建起传播主流价值、垂直内容分类、高效协同配合的传播格局,连接起3.4亿用户,形成13个千万级、54个百万级粉丝平台,探索新型主流媒体发展道路。
打造自主可控平台,提升党报传播效能
集中力量办好移动传播龙头平台——北京日报客户端,不断深化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传播平台、全面从严治党的教育平台、市委和市政府政务信息的权威首发平台、北京市政务生活服务平台功能。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移动传播矩阵。
聚合优质内容。聚焦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北京市民等目标用户群,依托党报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优势、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的资源优势、集团强大采编力量支撑的内容优势,通过20个频道、66个栏目、400余个专题、30余项服务功能,聚焦创新理论、追踪前沿动态,准确阐释政策、回应群众关切,最大限度、最快时效满足用户对首都地区资讯、服务的需求。
激发链式传播。通过与多个第三方平台建立分发链接,北京日报客户端成为央媒、地方主流媒体、商业平台的重要信息源,内容延伸能力进一步提升,客户端下载量超2400万,传播矩阵在全平台的粉丝量超1.8亿。庆祝建党百年,客户端独家稿件《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看看他们都是谁》一经推出就火爆全网,被全国数百家媒体转载,彰显党端的价值与实力。
抓牢纸媒差异建设,凸显专业特色亮点
持续对报纸版面的定位、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根据纸媒端口特性,着力在深度、耐读、专业上下功夫,并推出AR(增强现实)报纸、二维码链接等,加强报纸与新媒体平台的互动。
办好3张主报。北京日报不断强化“意识形态的核心阵地、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市委领导各项工作的得力抓手”功能定位,专注时政、思想、文化,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精品党报;北京晚报继续秉持“生活、味道、价值”理念,更好服务首都市民,做好“市民生活小百科”;北京青年报重点面向青年受众,强化青年特色,在深度服务和凝聚青年的过程中增强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和引领力。
深耕专业性报纸。北京商报聚焦商业消费、产业经济、金融市场、公司研究等领域,打造在地财经类新闻高地;北京城市副中心报立足副中心、面向京津冀,彰显副中心文化特色,体现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作用;音乐周报面向全国音乐领域,提供专业的国内外音乐资讯、评论和深度报道,引导百姓音乐文化生活。
构建全新融媒生态,形成协同聚合效应
采取“重点发展新媒体+系列生态产品”的布局模式,充分发挥“放大器”作用,推动主流声音占据舆论制高点。
重点打造4个新媒体品牌。“长安街知事”以视频化、智库化、IP化、全球化为发展方向,向“跨地域的时政新闻观察+深度时政分析评论”转型,全网粉丝量超3200万,传播力影响力位居全国时政类新媒体前列;“艺绽”立足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定位,有效聚合北京文化消费市场各类资讯,稳定输出专业、理性、鲜活的文艺评论观点,持续打造首都文艺风向标;“都视频”立足首都发展、本地生活,打造“都系列”垂类特色栏目,营造具有京报特色的短视频生态;北京青年报客户端以北京青年为目标对象,打造可供青年获取热点资讯、进行圈层社交的文化生活基地。
广泛布局新媒体生态产品。以京报品牌为引领,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百度等国内商业平台布局400余个特色账号,在优兔、脸书等海外平台布局20余个社交媒体账号,打造结构合理、差异发展的账号矩阵。根据不同平台特性和用户画像,差异化呈现发布内容,实现对目标受众的有效传播,在统一指挥“合奏”中形成京报“和声”。
创新内容传播形态,丰富党报音视频矩阵
抓住短视频风口,积极探索具有党报特色的音视频产品发展路径,日均生产原创视频80条,精选直播5-10场,日均播放量超2700万,以优质产品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做强3个音视频品牌。集中打造“都视频”“京直播”“纸上听”音视频品牌。视频直播团队专业能力和跑口记者领域优势相结合,在北京两会等重大活动中不缺位,在政经新闻、热点事件、民生领域中不缺席,“一把手访谈”等节目形成品牌效应,北京日报“音频早餐”在天猫精灵实力霸榜,新兴语态让重大新闻、时政要闻“出圈”传播。
拓展音视频内容品类。结合工作室建设,推动深度报道、文史故事、科普教育等传统优势内容在音视频领域延伸,《光影记忆》《胡同里的北京》《有医说医》《搭地铁逛北京》《展览有意思》《拍案》等产品,立足北京资源、回应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群众诉求,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推动集团音视频生态布局不断完善。
北京日报社依托工作室建设推出“光影记忆”“胡同里的北京”等特色音视频产品。
增强融合黏性,以用户思维延伸党报品牌价值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如何吸引用户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答题。京报集团以用户关注和需求为中心,不断丰富拓展“新闻+政务”“新闻+服务”功能,切实增强用户黏性和活性。
聚合优势资源,彰显党报公信力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牢记“求真”不动摇,以党报担当的“不变”应对媒介生态的“万变”。
做好权威信息发布。坚持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政策解读、社会热点回应、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等方面,第一时间向市民传递权威、准确的新闻资讯,强化议题设置能力,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切实肩负起“社会守望者”的职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政府防疫信息权威首发官方媒体,做到600余场新闻发布会不缺席、20余万条疫情动态信息不断供,为百姓带来“大事看党媒”的安心。
做大做强“北京号”。建好用好“北京号”这一政务资源聚合平台,采用“主流媒体+政务发布”的新闻叙事模式,与北京各区、各委办局以及全国各地的媒体、机构等达成合作,吸引具备优质原创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390余家官方账号入驻,形成区域、政务、机构、教育、健康等5大矩阵,强化优质权威内容的重点推荐和分发,持续放大主流声音。
紧扣群众关切,构建服务型媒体
将服务意识贯穿媒体运转全过程,精准定位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内容供给有的放矢。
建设性监督报道促问题解决。发挥党报舆论监督“2+N”矩阵作用,以“政府与市民”“我们日夜在聆听”两个品牌栏目为核心,以北京民声微博、接诉即办频道和“有事好商量”“数看基层治理”等新媒体产品为支撑,进一步壮大网络舆论监督阵地,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围绕电动车进楼“禁令”、老旧小区改造等社会热点,深入开展调查报道,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建立落实整改“闭环”机制,合力破解难题。年均反映民生问题1000余件,办结率超90%,营造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好舆论氛围。
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便利”。聚焦文化、健康、交通、教育等领域,推出“艺绽周刊”“京报读书”等新媒体产品,高密度提供一周文化生活资讯,推介导赏文艺精品佳作;接入医院预约挂号系统,联合推出防疫问诊咨询平台,满足群众医疗需求;丰富完善空中课堂、招聘就业等板块,为青少年群体提供资源和指导;上线景点预约、停车缴费功能,便利群众日常生活。努力从“信息提供者”向“城市服务者”转变,做到群众需求“一键满足”。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推出文化类新媒体产品《艺绽周刊》。
加强双向互动,凝心聚力塑品牌
围绕垂直类用户培养和市场深度开拓,加强线上线下营销,通过双向互动,提升党报品牌知名度。
创新品牌营销推广。借助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展示会、北京书市等平台,设置展台展位,发放限量定制文创产品,广泛宣传京报集团全媒矩阵和融合成果;携手北京公交集团,发挥客群优势,20余款融媒精品登上百余辆公交车,与首都市民形成亲密互动。
打造活动品牌集群。坚持办好“百队杯”足球赛、“墨缘杯”书法比赛、“最美读书声”朗读比赛等自有品牌活动,策划“党报进社区”“北京号进社区”等下沉基层活动,开展“京城拍客”照片征集、“我家街巷最好看”倡议等活动,让首都党报走入百姓生活。
走过70年发展历程,首都党报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勇担时代责任,在铅与火中淬炼忠诚,在光与电中谱写华章,不仅记录着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巨大变化,也镌刻着自身的深刻转型。京报集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好深融之路,锐意进取、奋楫笃行,书写好“党报姓党”的时代答卷,为不断开创首都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 新闻战线 | 作者 赵靖云(作者系北京日报社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委会主任委员)
上一篇:万达数只美元债上涨 境内债“20万达01”小幅上涨0.6%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东建成8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 免费向公众开放
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今年广东省已建成10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总长度达176 4公里,其中有81条自然教育径免费向公众开放。据了解,自然教
2022-07-18青藏高原最大中心城市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影像
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记者 孙睿)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25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通过近一年来的观测,在青藏高原最大中
2022-05-25湖北一男子在赣病逝 家属捐献器官挽救3人
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红十字会24日消息,湖北一男子在江西南昌因病逝世,家属在悲痛中捐献其器官,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
2022-05-25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抗击新冠肺炎)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孝感5月25日电 据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该县全
2022-05-25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丨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新华社重庆5月24日电 题: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
2022-05-25中国援柬中医张大武:升华中柬医患友谊的“关键钥匙”
中新网金边5月25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大医博学,厚德济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训。在张大武看来,这句话也是一把升华中柬医
2022-05-25(中国这十年·吾乡)“邂逅雪豹”带热高原小镇
记者 李江宁 摄 " >
2022-05-25“但凡有可能,就去做好它”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震—— “但凡有可能,就去做好它”(奋斗者正青春) 在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
2022-05-25上海通报嘉定区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情况 一地列为中风险地区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
2022-05-25上海嘉定区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所涉及区域和场所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嘉定区副区长王浩介绍:5月24日
2022-05-25